通知公告

推荐新闻

关于2025年清明期间烈士祭扫活动的通告

冯锰:使出“针功夫”妙手祛病痛

做国防教育的“播种人”

拥政爱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拥政爱民
让“头雁”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3/13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如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干部人才队伍,并激励他们在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如何让乡土人才“破土成长”、专业人才“才尽其用”、返乡能人“追梦成真”,不断激发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土特产“出圈”又“出彩”,让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去年,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助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的10条措施》的通知,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认真落实全省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任务,扎实推进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有效落实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十项重点工作,聚焦乡村建设中谁来发展、怎么发展、为谁发展等瓶颈进行破题,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日前,记者跟随市委组织部深入乡村,实地感受各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推动强村富民的强大力量的生动实践。

丰县顺河镇巩大庄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高标准农田、稻米种植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0 万元收入。

睢宁县沙集镇兴国村积极借助电商平台,将薯类产品推向大市场,成功由省定经济薄弱村蜕变为增收百万元村。

邳州市炮车街道四王村将一颗颗小山楂串成糖葫芦,变为富民口袋的“金疙瘩”,年产值达 3000余万元。

…………

基层组织强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初春的徐州大地,气象更新,一幅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幸福图景展现眼前。

都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头雁强,则雁阵齐;头雁弱,则“雁阵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作为“头雁”的村级党组织干部作用至关重要。徐州将村级头雁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选贤任能、政治培养、正向激励等措施,全方位锻造村级硬核“头雁”队伍,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力量。

能人返乡

沃土育苗 充实“头雁”储备

走进位于邳州市港上镇石家村的五金配件厂内,机器声不绝于耳。生产线上,各类钉子整齐罗列,随后被工人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五金是小玩意,不容易被注意,却是客户体验感的阈值所在。”村党支部书记郭瑞义每周都要到厂子里走一走,看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后,满心欣慰。

54岁的郭瑞义是当地群众口中的“能人”,他26岁南下创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苏州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事业,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生他养他的故土,先后为村子发展捐献了100余万元。

2002年,郭瑞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怀揣着强村富民的梦想,2022年2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家乡父老的期待下,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南飞雁”到“领头羊”,他立志要带着父老乡亲走好乡村振兴这条路。

曾经的石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郭瑞义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带着村“两委”制定了石家村三年工作计划:第一年,干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争创徐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打造美丽石家;第二年,挣好钱,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争创“三高一强”示范村,打造富裕石家;第三年,带好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争创省级文明村,打造文明石家。

如今,三年工作计划已全部实现,去年,石家村集体经济收入82.58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6万元,实现了华丽转身,近两年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对了一名乡村带头人,能够带动整个村的发展振兴。”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徐州积极拓宽村级党组织干部来源,注重从本土人才、外出返乡能人、退役军人等优秀群体中培养选拔村级党组织干部回乡任职,从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创业能人、农民经纪人等群体中储备村书记后备人才,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为村级发展积蓄源头活水。一大批像郭瑞义一样有本事、有情怀、有担当的“头雁”被“发现”,活跃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

强化培训

精准滴灌 育强“头雁”本领

去年3月,接到市委组织部学历提升计划的通知,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党支部书记孙高扬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专升本。“三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越来越高,学历偏低的他渐渐感到了“本领恐慌”,结合自己之前搞过旅游的经历,孙高扬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提升学历绝非仅仅为了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学到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将课堂知识切实转化为致富能力。去年4月,徐州市委组织部带领我们到浙江学习了‘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在职学习,我收获满满。”持续地充电赋能,让孙高扬在产业发展方面思路愈发清晰,推动乡村发展的信心也更为坚定。

在他的引领下,老范村依托 “村企联建”模式,带头创办苏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企业+股份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如今,合作社已吸纳142户社员,联合30 户家庭农场与25户种植大户,实现亩均纯收入增加近2000元,合作社年净收入达30余万元。不仅如此,村里还相继建成标准化低温冷榨工艺核桃油加工生产线、水蜜桃深加工生产线以及水蜜桃匠艺工坊等,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老范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全面加速。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

领导班子素质过硬、富有担当,基层党组织才坚强有力。去年底,沛县分三期举办了2024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能培训班,全县256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理论辅导、现场教学等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拓宽了发展视野,帮助他们以系统思维把握乡村振兴工作发展趋势、查摆自身短板不足,认清发展大势、找准自身定位,切实破除惯性思维、转变思想观念。

3场专题课程、2场书记领学、1场座谈分享……徐州经开区组织8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系统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发展、抓治理的能力本领得到有效增强,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铜山区每季度常态化开展“百千万”等系列集中培训,镇级靶向发力、创新载体,着力提升村干部抓发展的能力:棠张镇每周组织1名村书记登上“解忧讲堂”,围绕村集体经济增收理思路、讲方法、定目标,有效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伊庄镇组织镇村干部赴苏南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有针对性地填补镇村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柳泉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北村村水产养殖、八丁村电商产业发展、王林村稻虾混养等学习考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为解决村干部能力不适应、专业不匹配等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举办镇村党组织书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培训班3期,培训150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意识强、担当作为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强”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不断推动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截至目前,徐州全市村干部、村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包含在读)分别达到84.78%和94.25%。

擂台比武

正向激励 淬炼“头雁”担当

在贾汪区茱萸山街道才沃村,村党总支书记王计营三年前就在村里成立养殖合作社,建起养鸡场,分两批次购入鸡苗6000余只,因其独特的自然散养环境和零饲料养殖,市场欢迎度非常高。每到节日销售旺季,从小公鸡的宰杀到包装运输,全由王计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上阵完成。养殖小公鸡让才沃村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余万元。

在贾汪区举行的“百雁争锋——村集体经济发展”擂台赛中,王计营以“茱萸山地小公鸡,飞得不高总在树上”为题所作的经验报告,赢得了阵阵喝彩。“对我来说,‘擂台赛’是回首自视、全盘谋划的总结,也是展示风采、推介村庄的机会。”王计营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挖掘资源,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乡村振兴项目,让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得怎么样,“擂台”见真章。为强化比学赶超、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村(社区)书记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头雁”作用,全市各地纷纷开展“村(社区)书记大擂台”活动,村书记同台亮“答卷”、授“经验”、展“思路”,围绕产业强村、美丽宜居、文明新风等内容,在工作实绩的“集中晾晒”和思路举措的“比拼较量”中,展现乡村振兴“领头雁”的风采,全方位展示徐州党建促乡村振兴成果。

“有干劲、有激情”,这是当下徐州村干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生动注脚。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挥洒汗水。而徐州秉持干实事、出实绩的工作导向,对村干部予以正向激励,让他们“有期待,有奔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去年,新沂市邵店镇邵西村党总支书记王超带领群众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西红柿种植产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过去的不足30万元,增长至120万元,群众人均收入达3万元。他个人被评为“乡村振兴领头雁”一等奖,获得了3万元的集体增收奖励,这更加坚定了王超的发展信心。“以前啊,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可不一样了。”王超笑着说。

为激发“头雁”干事创业积极性,贾汪区提出,让每个村都有一个小目标,让每个村书记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努力的人都受到褒扬,让每个成功的村都得到表彰。同时,出台相应办法,推行“基本报酬+绩效考核+创收奖励”薪酬激励制度,经营性收入增长成效明显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从当年度经营性收益增量中拿出不高于20%的比例奖励村干部,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仅是物质奖励,我市还持续畅通从优秀村书记中考录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渠道,市县统筹拿出300名全额拨款专项事业编制,分3年定向选聘优秀村(社区)书记。如今,通过组织推荐、集中面试、量化考核等环节,两批199人已选聘入编。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全市各地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书记们找到了各自的工作着力点,他们不再是单一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成为多面手,既要做农村改革的探路人,也要做乡风文明的倡导者,还要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

正向激励,不仅激发了“头雁”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更为徐州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眼下,更多的“头雁”正加速成长,以实绩实干实效彰显担当。

Copyright ©2016-2023 徐州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02801号-2 电话:0516-83686561
地址:徐州市新城区汉风路1号行政中心西区综合楼F区6楼 邮编:221018